智慧融合,未来领航,科技赋能产业新篇章

南平 更新于:2025-07-01 05:07
  • 爱生活TZ2U
    #我在晒家乡#我的家乡是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。这里历史悠久,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(196年),曾历经多次更名,如今是南平市的主城区。延平区是中原文化入闽的重要通道,也是八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。宋代“延平四贤”在此讲学,留下“程门立雪”等典故,让这里有了“理学名邦”“东南邹鲁”的美誉。近代,延平是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驻地,红色遗址如王台镇八角楼、“闽江地下航线”见证了革命历史,被誉为“红旗不倒誉东南”的革命老区。
    延平区地处闽江上游,总面积2652.84平方公里,森林覆盖率高达74.5%,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“中国百合之乡”。这里有茫荡山,被誉为“福建庐山”,是夏日避暑胜地,拥有溪源峡谷、九峰山等4A级景区,瀑布群与原始森林相映成趣。溪源峡谷以“闽北第一峰”和72道飞瀑著称,是徒步、野营的热门地。岩头山隐藏于北部,需自驾抵达,以奇峰怪石和云海景观吸引摄影爱好者。境内还有“绿色金库”安槽下速生丰产林,闽江“黄金水道”可直通江阴港,是南平市“公铁水”联运枢纽。
    延平文化多元且鲜活。近年来,通过“文化赋能乡村振兴”战略,这里焕发了新活力。巨口乡600余座明清古厝通过“古厝+文创”“古厝+研学”模式,打造了兰峰金谷森林康养园,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,带动了蜂蜜、红菇等土特产的销售。茶洋窑是宋代外销瓷遗址,非遗传承人张建忠复原了黑釉瓷烧制技艺,产品出口海外,年产值超200万元。凤咮砚是北宋苏东坡命名的文房瑰宝,工匠郑世阳团队复原了九道工艺,作品被博物馆收藏,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万元。此外,延平鼓乐、剪纸、畲族文化等非遗项目丰富,九鲤湖庙会、闽北食文化(建瓯板鸭、延平鸽肉)展现了地方风情。
    2023年,延平区GDP达457.27亿元,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9.3:36.3:54.4,数字经济与生态农业双轮驱动。南平工业园区聚焦金属制品、纺织服装等产业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%;南孚电池、元力活性炭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扩大了市场份额。2024年,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.53亿元,水产品、牛奶产量分别增长21.3%和15.1%,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地溪后村持续引领“一村一品”发展。
    延平区交通便利,京福高铁、南三龙铁路、5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,30分钟可达沙县机场,1.5小时至武夷山机场。延平新城建设加速,延平站站后公园、九峰动物园等提升了城市品质。半山云庭等小区通过“网格协商议事点”推动基层民主,政协委员参与解决民生问题,形成了“为闽协商”特色模式。
    如果你来延平区旅行,这里有十大必去之地:溪源大峡谷(4A景区,瀑布群)、茫荡山(避暑胜地,樱花季)、南平博物馆(历史与艺术展览)、茶洋窑遗址(陶瓷文化体验)、巨口古厝群(古风摄影与康养)、岩头山(自驾秘境,日出云海)、延平古城(明清建筑与闽江夜景)、凤咮砚工坊(非遗制作体验)、樟湖蛇王庙(民俗文化)、王台镇(红色遗址与生态农业)。
    延平区如同一部立体史书,既有“理学名邦”的厚重,又有“生态之城”的灵动,更以创新实践书写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的新篇章。这里不仅是我的家乡,更是自然、历史与人文交织的瑰宝之地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